混合势力的覆灭不仅让边境彻底安定下来,也让凌云和边境军的声望再次达到顶峰。
百姓们口口相传凌云“为边疆带来了真正的和平”,甚至有人直接称他为“边疆守护神”。
然而,这些赞誉却让京城的仁帝越来越坐立不安。
“凌云的边境军,现在已经成为大凉以北唯一的强权。”王德站在御书房内,小心翼翼地说道,“陛下,若是任其发展下去,恐怕将来他就不是保家卫国,而是威胁社稷。”
仁帝的脸色十分难看,冷冷问道:“边境军的视察报告不是说,他们的装备老旧,兵力也不足以成大事吗?”
王德拱手道:“那不过是凌云的障眼法。他善于伪装,把精锐藏了起来。如今大凉残兵已灭,边境已稳,陛下必须趁此机会彻底削弱他的力量,否则一旦时机成熟,他很可能变成第二个割据之臣。”
仁帝沉思片刻,点点头:“朕不能再犹豫了,传旨——”
仁帝下令采取更加直接的手段削弱边境军的力量:
大幅减少边境军的物资供给,并要求边境军无条件将部分装备返还朝廷,理由是“分发给其他边防军使用”。
借调边境军的一批精锐士兵,派往其他地区“支援训练”。
调任边境军的几名核心将领至内地担任“要职”,以削弱凌云的指挥系统。
责令边境军削减三成编制,遣散“多余”士兵,并限制新兵的招募。
“陛下圣明。”王德躬身答道,“这一手,不战而屈人之兵,凌云再强,也难以翻天。”
圣旨送达边境军,林岳看到后怒不可遏:“这已经不是削弱了,这是在砍我们的命根子!兄弟,你要是忍了,那边境军就彻底没了!”
凌云看完圣旨后,表情平静,但眼神却冷如寒霜。他缓缓说道:“忍?我什么时候说要忍了?不过,也不能让朝廷抓住我们公开抗旨的把柄。既然他们要玩阴的,那咱们就陪他们玩。”
他召集所有将领和核心士兵,召开了一次绝密会议,部署了一系列反制措施。
凌云决定“拖”字为先。他命令手下将圣旨中要求的“物资返还”和“士兵借调”事务搁置不动,表面上以“交通不便、后勤不足”为理由,向京城递交报告请求延期执行。
“让他们去催,但咱们就是拖着。他们等得起,咱们也耗得起。”凌云冷笑。
凌云将核心部队和装备秘密转移到边境腹地的营地,所有相关记录都被伪造。他向朝廷上报了一份“削减后的编制表”,列出了所谓遣散的士兵名单,但实际上,这些士兵被重新编入了边境军的“影子部队”,继续接受训练。
“朝廷看不见的力量,才是真正的力量。”凌云对林岳说道。
凌云与边境的地方豪族和富商展开合作,用战后的安定局势换取他们的支持。
他们为边境军提供粮草、资金和物资,而凌云则为他们提供保护。这种双赢的合作,进一步巩固了边境军的经济基础。
凌云还悄悄鼓励边境村庄和城镇组织起“民兵队”,这些民兵表面上是自卫组织,实则是边境军的预备役力量。他们接受基本的军事训练,一旦需要,可以迅速转化为战斗部队。
“兄弟,这样搞,会不会太明显了?朝廷一旦发现,恐怕会大动干戈。”林岳有些担心。
凌云却冷笑道:“明显?他们现在看着咱们就像在看一条拴着链子的狼。只要链子没断,他们就会假装不在意。可一旦链子断了,咱们得确保自己有撕咬的能力。”
在凌云的布局下,边境军的表面变得看似平静,但暗地里却是一片忙碌的景象。新的武器工坊开始生产改良版火药筒和连弩,训练营里不断有新的士兵加入“影子部队”,粮仓和武器库也在迅速扩充。
与此同时,凌云还派出密探,秘密监视京城的动向。他深知,朝廷不会轻易放过边境军,而仁帝和王德的下一步动作,很可能是致命的打击。
果然,不久后,边境传来消息,朝廷的几名大臣开始在京城散布流言,说凌云有意割据边境,与朝廷分庭抗礼。这些流言很快传到了百姓耳中,甚至有朝廷的官员开始在朝堂上公开质疑凌云的忠诚。
“狗皇帝还真是能想。”林岳气得咬牙,“这分明就是想先抹黑咱们,然后再找借口下手!”
凌云却显得很冷静:“流言是他们惯用的手段,但流言也能反噬。传我的命令,借大凉投降的余波,广泛宣扬边境军保家卫国的功绩,同时在边境各地广布咱们的民心力量。让百姓自己说话,流言就不攻自破。”
很快,边境各地便涌现出大量关于边境军的“民间故事”,这些故事被歌颂成了凌云和士兵们如何英勇作战、保卫百姓的事迹。在边境百姓心中,凌云已经成为了比朝廷更值得依赖的存在。
几个月后,仁帝终于按捺不住,向边境军下达了一道最后通牒:
“边境已定,敌患已灭,边境军不得再私扩编制,不得擅自募兵。凌云即刻返京述职,听候陛下指示。”
当圣旨送到凌云手中时,整个营帐的气氛顿时凝重起来。
“兄弟,这回是真的要动你了。”林岳紧张地说道,“他们是要把你调走,一旦你离开边境,咱们的人就彻底被架空了!”
凌云将圣旨放在桌上,长时间沉默。他缓缓抬头,目光如刀:“朝廷终于露出真面目了。”
“那怎么办?你不能去京城!”林岳劝道,“这是个局,他们不会让你全身而退的。”
凌云低声说道:“我当然不会去,但也不能明着抗旨。咱们得给他们一点‘假希望’,同时彻底做好准备。”
凌云拿着圣旨,沉默片刻,最终下令道:“传令下去,全军暂时按兵不动,等待进一步指示。同时,派信使回京,向陛下表态‘领旨’,但要说明‘边境尚有余患,需延缓述职’。”
林岳急忙问道:“兄弟,你这是拖延时间?”
凌云点了点头:“不错,这就是个缓兵之计。朝廷现在只是在试探,他们既然用了调虎离山的计策,那我就把‘山’守好,暂时当‘虎’听话。”
林岳皱眉:“可是,这样一来,万一他们得寸进尺,再派更多人来干预呢?”
凌云冷冷一笑:“正因为如此,我们必须做好两手准备——一方面对京城示弱,表现出恭顺姿态;另一方面,继续强化边境军的实力,把防线建立得滴水不漏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