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 : 首页 > 历史小说 > 诬陷我抄袭?当首辅后全族后悔断亲!

第二十章 惊动皇帝了!

林圭恭敬地回答道:“我姓刘名桐,来自齐地。我的外祖父原是京城人氏,现卧病在床,母亲让我前来照顾。”

使用前世北方方言应对的林圭令对方打消了最后一丝疑虑。

“咱们奉命追捕一个叫做林圭的年轻人,此人说永州话,如果你发现了他的踪迹,请立即报告给京兆府!”

那捕快最终交代道。

林圭点头表示明白。

两名捕快再次绕着院落走了一圈,模模糊糊地瞥见了屋内躺着的老人后,心中的猜疑也就此消散,随之快速离开了这座小院。

之所以他们没有深究,是因为林圭提到了“伤寒”。

所谓的伤寒,在这年代其实指的就是流感或者是传染病的一种。

尽管它在这个时代不算绝症,但是对于身体虚弱的人来说,却是相当危险的疾病,人人都不想染上。

待到那两位官差离开,林圭坐在了院中的一条木凳上,深深地喘了一口气。

原来是他太过低估古代人的管理能力了。

这个时代的社会治理体系异常健全,每个居民都有类似如今身份证明的东西叫做“照身帖”,出行前还需向官方申请通行凭证。

一旦被追查时,官方只需对照个人特征如口音、容貌等信息,在逃人员便难逃法网。

他今天能够蒙混过关,完全得益于这两名差人未曾认真查问,若他们再多追问几句,自己马上就会暴露真身。

所幸的是,林圭的心态非常沉稳,这才得以顺利度过难关。

……

暂且不提林圭这边,北城皇城的校场内,已过知命之年的大梁帝王苏煌,正在场地中练习射箭。

这位大梁的至尊虽然两鬓斑白,但面容依然颇为英俊,加之他精神饱满,显得格外利索。

他将弓弦半拉满,一箭便正中五十余步外靶心红点。

距大梁一统天下不过三十余载光阴,现下在位的君王以及朝中不少臣子都经历过那段风雨交加的岁月,因而皆略通武艺。

比如当今圣上年轻时便是一员猛将,即使上了年岁,仍不失矫健。

“妙哉!”

五十步之外射准目标本就非易事,何况发箭者乃当今天子,旁观者自然不乏赞美之人。

场中一位头戴碧玉冠的年轻皇子随即笑道:“父皇宝刀未老,这般精准箭术怕是连宰辅大人也无法媲美。”

约莫五十岁的帝王虽不再年轻却依旧体魄硬朗,他轻捋胡须笑道:“年纪增长体力不如往昔,许久不曾摸弓搭箭。近日预备北山狩猎以作热身,免得在你们这些后生面前露怯。”

几位皇子竞相恭维道:“父亲每回狩猎皆收获颇丰,相信此次亦然如此。”

帝君挥挥手,带着几分轻松道:“今日秦桂不在,实话说每年确实是我最多。这并非由于我个人能力超群,只是除了老秦家没人真敢放手一搏。”

秦舞阳作为助大梁统一四海的重要功臣之一,与其子秦桂同帝王从小亲如兄弟。

故此秦氏一族在帝君跟前并无太多顾忌。

众皇子闻言只笑着点头。

经过近半个时辰训练后,帝王略感疲惫,于是挥手让诸子自去操练,自己则退至旁侧小屋休憩片刻。

正当皇帝兴趣浓厚地观看着皇子们展示技艺之际,一位身穿朱袍宦官毕恭毕敬跪于其下。

正如所料,九五之尊自有眼线遍布京城。

宫中天目监便是专司搜集情报机关之一。

“皇上,京中有诗涉及京兆府与您本人。卑职特意呈上副本,请龙颜裁夺。”

话毕,这名太监双手捧呈一纸卷轴置于御案之前。

该份文献,正为林圭手中那份揭帖原文无疑。

这封告示的前几行内容并没有什么异常,无非是讲述了一个不起眼的赵大福所遭遇的一场不幸。在这繁华京城中,每日不知有多少生老病死,仅仅烧毁了一间房子,原本是无法引起天子注意的。

问题在于最后两句话。

这两句话直接对天子提出了质疑。

当大梁皇帝阅读这封告示时,红衣宦官跪在地上报告:“这份告示是在前两天夜里被人贴在了京城的主要街道上,总共贴了几十份。虽然京兆府的人已经在尽力收缴这些告示,但还是有部分流传了出去……”

这时,皇帝正好看完手中的告示,眉头微蹙,问道:“这件事属实吗?”

跪着的这名宦官名叫董天宝,他担任明镜监一职。“太监”在此其实是个职位,皇宫内的八监各设一名太监与两名少监,这意味着整个宫廷里仅有八个宦官能被称作“太监”。

董天宝俯身叩首道:“我已经派人去调查了,确实有一个酒作坊遭到纵火,至于这是否真的牵涉到主子的圣命,尚未查清。”

大梁皇帝平静地看了一眼这写得还不错的告示,语气淡然地说:“看来京兆府很有可能是这样做的,否则作者也不会凭空指责我。李存茂这些年行事越来越肆意妄为。”

自武皇帝开辟疆域以来,在当今大梁皇帝治下,国家繁荣昌盛,这位天子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名声。

如今随着年岁渐长,更加珍惜自己的声望,即便是最喜欢的围猎活动,他也严格控制每年只参加一次,以免被御史们说三道四。

但现在出了这样一个事情,意思是指帝王为了自己在北山的围猎享乐,不惜焚毁百姓的家园,将他们逼至绝境!

很多事只要控制在小范围以内,就没什么影响,就像此次一样。然而现在这件事偏偏在京城里传开了,闹得沸沸扬扬。

天子脚下的京兆府,竟然亲自给天子泼上了脏水!

这让本来心情不错的皇帝瞬间变得非常不悦,他挥了挥手不耐烦地命令道:“彻查此事的所有细节。另外,让京兆府给朕呈递一份详细的汇报。”

说到这里,天子稍作停顿,手里握着这张告示,声音低沉地继续说道:“那个被烧掉房子的赵大福的确可怜,但是写下这种文章的人,也是居心叵测。待你下去后,一定要把这个始作俑者给找到,关押在京兆府个十来年!”

董天宝听命起身,恭敬答道:“奴婢遵旨立即办理。”

上一章 | 章节目录 |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