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 : 首页 > 历史小说 > 诬陷我抄袭?当首辅后全族后悔断亲!

第六章 这也叫好诗?

欧阳先生的一番话瞬间在人群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。

众人的视线纷纷聚焦到了林圭身上。

难道这穷酸乞丐,竟真是当今少见的天才吗?

现场的人们脸上都露出了困惑的表情,难以置信。

虽然依旧带着怀疑的态度,却不再像最初那样直接表达了。

毕竟面对欧阳先生的话,又有什么人会敢公开反驳呢?

即使是秦公子,此时也只能静静地待在一旁,小心观察局面。

方屏茹看到这一幕,心头一紧,急忙站出来说明情况。

“欧阳先生,刚才发生的一切其实是一场误会。还希望您大人不计前嫌,我只是太急躁了些。”

开什么玩笑!

这可是自家珠儿未来的先生!

若是得罪了他,她的宝贝珠儿岂不是进不去稷下学宫了?

她说着便向欧阳先生鞠躬。

随后她话锋一转,把大家的注意力吸引到林圭身上。

“可是这孽障,当真在德行上有些问题!他方才朗诵的那首诗实际上并不是他创作出来的,而是出自我的珠儿之手。”

在旁边的秦公子听后,嘴角泛起了讽刺的笑容。

在这大梁国,即使是自己也不能轻易得罪如欧阳这样的大儒。

此刻维持中立无疑是最好的策略。

“既然夫人这样说了......”

欧阳先生显然不会随便受到旁人言论的影响。

“老夫一向秉持公正原则,如果贵府少爷果真文采斐然,不妨让他与林小友今日共同展现才艺如何?既能解疑答惑又能让大家见识一下真才实学,岂不妙哉?”

听了这话,方屏茹先是略显犹豫,旋即便被坚定的决心所代替。

“那就按照欧阳先生的提议,比试一番吧!”

哼!上次让这小畜生侥幸抄走珠儿的作品方才名声大噪。

此番,我且看你该如何应对?

方屏茹眼神里闪烁着阴冷,嘴角挂着一丝轻蔑的笑容。

然而就在这时,一旁的方珠怯懦地扯了扯她的衣角,低声说道:“母亲,要不还是算了吧,哥哥也不容易!我怎么忍心……”

“儿啊!他已经对你不仁了!你何必给他留情面!”

林圭听到方珠的话,不禁觉得好笑。

他冷冷地嘲讽道:“如此说来,我倒是要感谢你了?”

方珠似是被看穿了心事一般,躲到了方屏茹的身后。

在一旁一直沉默观察的林如海终于忍不住,赶紧对着身边的欧阳先生拱手说道:“先生您看,我这不孝的孩子就是这样欺侮他亲弟弟的!这般行径,您还觉得他是奇才吗?”

欧阳先生闻言,怒气顿时涌上心头,厉声道:“你以为老夫是傻子吗?今日这般荒唐的举动,当真以为老夫看不出来?”

欧阳先生目光如炬,锐利地扫视了一圈众人,“林小友是怎样的人,老夫心里一清二楚。他自己没本事不敢比试,还要阴阳怪气的!如此品行,稷下学宫这辈子都不会收你的!”

林圭听了欧阳先生这番话,心头突然升起一股暖意。

没想到,一个仅有一面之缘的老者,居然比自己的亲生父亲更有见识和人性。

他不由自主地向欧阳先生投去感激的目光。

林如海的脸色已经变得极为难看。

秦公子细细打量着四周。

突然,他的眼神锁定在一侧的那位清冷女子身上。

他惊讶地发现,这位女子竟然正好奇地注视着不远处的林圭。

正是因为之前欧阳先生对林圭的赞赏,激起了她对他的强烈兴趣。

这个意外的发现顿时让秦公子怒火中烧。

绝不允许任何人在这片天地抢走他的风头!

“咳咳……”

秦公子轻轻地咳嗽两声,将众人的目光吸引过来后,上前一步,恭敬地向欧阳先生行礼,脸上堆满了笑容:“刚才听了先生的话,学生也颇有感慨。常言道,才子相惜。我们何不借此机会,邀请在座的各位青年才俊以文会友,一起向林圭学习一番?不知诸位意下如何?”

林圭在一旁听着,不由得抬手轻抚额头,心中叹息:真是麻烦事一件接着一件啊!

奇怪的是,这一次,欧阳先生并未为他解围,而是带着微笑看着林圭,显然期待着看他如何应对这场挑战。

显然,欧阳先生也很想看看这个少年能否再次创造出令人惊艳的作品。

见林圭稍有迟疑,方屏茹不甘示弱地站了出来,语气尖酸地说:“哼,早就知道他不过是个徒有虚名的人!你们看,现在秦公子出面了,他就胆怯了!”

“不错!”

林如海冷冷一笑,“这样的逆子哪有什么真才实学?还不如老实承认是抄袭的好,免得丢人现眼!”

听到这些无稽之谈,林圭嘴角浮现出一丝嘲讽的笑容,缓缓转身面向众人,淡定自若地说道:“谁说我怕了?”

说完,他又转向欧阳先生深施一礼,“写诗多无聊,不如即兴发挥,先生请赐题吧。”

听罢,欧阳先生眼中闪过一丝赞许,稍作沉思后提议道:“那好,我们就以雪为主题,如何?”

“好胆!”

秦公子的目光立刻变得锐利起来。

这显然是对他的一种挑衅!

“嘿,这个林圭,未免也太狂妄了一些。这种即兴创作哪里这么容易?”

“就是啊,可能是被欧阳先生夸了几句就得意忘形了吧!”

“咱们就瞧瞧他还怎么吹牛皮!到时候别让他哭鼻子哦!”

议论声不断,现场的每个人都带着戏谑的眼神等待林圭出丑。

顿时,几个自认为有点本事的文人士子纷纷摩拳擦掌,来回踱步,低声念诵,已经开始各自的创作,似乎与秦公子和林圭较上了劲。

而一直站在人群中的秦公子此时也安静下来,眉头微皱,轻轻摇着手中的折扇,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。

相比之下,林圭则显得从容许多,他镇定地环视四周。

对他而言,作一首诗不过是小事一桩!

腹中装着前世五千年文化底蕴的他,又岂会在乎这一刻的灵感挑战?

约莫一支香的时间过后,秦公子突然停下了手中的折扇,脸上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:“有了。”

旁边的书童立即送上笔墨纸砚,周围人群中响起一阵轻微的赞叹声——大家都知道秦公子即将正式开始创作。

全场屏息凝神,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他的宣纸上。

随着每一笔落下,旁边一名随从高声诵读:

“览尽千山白,万景皆朦胧。

忽临天阁处,五岳清风吹。”

诗作刚一念完,堂内原本不屑的读书人们霎时傻了眼,个个惊愕不已,内心只剩震撼。

就连一贯沉稳的欧阳先生也被此诗打动,脸上不由自主地显露出震惊之色。

这首诗的前两句看似平平淡淡,描述了冬日里白雪皑皑的景象,似乎并无特别之处。

但后两句却是神来之笔:诗人仿佛置身仙境之中,正当所有人惊叹之时,原来是五岳之上飘过一阵清新自然之风!

这里的“五岳”,指的是梁朝著名的山脉,也是秦公子的家乡。

整首诗通过这样巧妙的布局,将情感与景色融为一体,使其艺术水准直接提升了一个层次。

细品之下,众人不禁连连称赞,“果然是京师第一才子啊!秦公子的确文采斐然!”

即便那位始终沉默寡言、气质清冷的女子也微微点头,表达了对这首作品的赞同之意。

正当大家沉浸在诗境之中时,一道突兀的声音打破了这份和谐。

“辞藻空泛,平仄都不工整,这样的糟粕也能算诗?”

所有人顿时大吃一惊,寻声望去——发声者正是林圭。

上一章 | 章节目录 |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