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了衙门之后,县令白文道手里面拿着一张纸抖了抖,笑着说道。
“你这首诗做的颇有意境,文采斐然,这次你这个暗首真是实至名归,分管可是喜欢的很,专门抄了一遍将来请人裱了挂在本官的书房之中。”
萧晨听到这话,连忙拱手行礼。
“这都是老师指点的功劳,要不然学生也不可能取得如此成绩。”
花花轿子众人抬,不管有没有这回事,场面话还是要说到的。
县令一听哈哈大笑。
“这也要你自己有才华才行,不过接下来就是府试了,正好我在府城之中,还有旧相识,到时候你拿着这封信前去拜访,记住要带份厚礼!”
萧晨一听就明白过来,县令是在为他考虑将来了。
虽然说两人的师生关系只是一个名头,不过县令很明显是上了心。
当然这也是因为看中了萧晨的才华,觉得他将来肯定会脱颖而出,要不然根本就不会花这样的心思。
于是萧晨连忙拱手说道。
“多谢老师。”
这时候县令拿起来几张纸递了过来。
“这是我这两天写的几篇文章,你拿回去好好猜想一下,说不定对你有所帮助,我这位老相识文采斐然,脾气多少有些古怪,你到时候过去可莫要惹怒了人家。”
萧晨一听这话,连忙开口询问。
“老师能否说的详细一些?”
县令脸上露出感慨之色。
“想当年我与他乃是同窗,不过同人不同命,如今我也不过就是一个县令,人家都已经做到通判的位置上了,你要是入了我这位同窗的法眼自然是好处多多的。”
果然是朝中有人好做官。
县令这是煞费苦心,要知道在府城最大的便是知府,接下来便是通判和知州。
这两位可是实权人物,共同辅佐知府管理一州之事。
萧晨这才明白过来为什么县令会提醒的这么详细,也是怕他年少轻狂,不知道轻重惹怒了这位通判大人。
毕竟两人虽然是同窗,不过身份地位有差,自然不能平辈论交。
谢县令之后,萧晨便返回家中,将那几篇文章读了一遍。
说老实话,也就是中规中矩之作,没有什么亮点,不过其中洋洋洒洒,引经据典颇见功底,这也让萧晨对于如今的科考有了一定的认识。
比较偏重于假大空,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,谁让大宋现在国力偏弱呢?
楚雪将一杯茶放在一旁。
“夫君,这是从哪儿得的文章?”
萧晨将文章递了过去。
“看看吧,这是本县县令大人所写的文章,让我拿回来参详一二。”
说到这里,他忽然想到一件事便问道。
“对了,之前说是给县令大人送礼,这事情一忙我给忘了,回头你提醒我一下,要把礼物准备好才行。”
楚雪一听这话,当下便说道。
“前两天出去买东西的时候,我都已经买好了,是一幅古画,还有一块上好的端砚,那画略微贵上一些,不过绝对是真迹。”
听到这话萧晨,脸上露出赞许的神色。
“还是你贴心,不声不响把事情都办了,到时候省了我不少功夫,回头我把这端砚送给县令大人,至于那幅画暂且留着,再买一些别的东西,回头我要送礼。”
楚雪有些好奇,开口询问。
“这又是给谁送礼?”
萧晨便把今天见县令的事情说了一遍。
楚雪听完之后微微皱眉。
“这拜师一事夫君有些莽撞了,应该选一些有清名的人,最好是不在朝廷为官的,毕竟身为官员都会有自己的人情,就怕到时候夫君会被这些人情所累,进退失据。”
萧晨呵呵一笑,摆了摆手。
“你讲这个道理我明白,不过事在人为,这种事情有好就有坏,最重要的就是看自己怎么做,当官也是一场修炼,能不能够得个好结果,还是要看自身。”
虽然说他对于历史不算是非常了解,但是也知道很多厉害人物不管在什么情况之下都能够左右逢源,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。
这就叫本事。
至少现在这些事情对他来说有好处,至于将来遇到难处,想办法解决就是。
楚雪听他这么说,张张嘴还是把后面的话给咽了下去。
萧晨伸手拉住她的手轻声说道。
“放心吧夫君,我心中有数,绝对不会做糊涂事的。”
正说着话呢,楚梦从外面走了进来。
“姐姐你跟夫君说什么呢?外面都快忙得,不可开交了。”
楚雪一听,赶紧匆匆而出。
萧晨这两天没问过生意的事,听到这话以后也到了前面来帮忙。
没想到刚出门就被楚梦给推了回去。
“夫君是读书人,怎么能够操持这些事情呢?安心读书就好,这些事情有我跟姐姐。”
萧晨一听也是从善如流,反正他们也是做熟的,真忙不过来就少做些生意罢了。
于是他便拿起书读了起来。
不过这年头娱乐节目不多,他对于唱戏听曲这些事情并不感兴趣。
现在读书反倒让他有一种很惬意的感觉,其中很多话语以前觉得没什么,现在读起来倒是觉得很有道理。
正在他用心读书时,忽然前方传来喧哗之声。
随后楚家姐妹一起回来,楚梦一张脸涨得通红。
“这是该死的登徒子。”
听到这话,萧晨放下书开口询问。
“这是怎么了?”
楚雪连忙开口解释。
“不着急,就是有几个读书人过来买披萨,言语之间有些轻佻。”
而一旁的楚梦,要是开口说道。
“他们言语之中看不起夫君,好像自己多有本事一样,我恨不得把他们的舌头给揪出来,再把他们痛打一顿。”
萧晨皱了一下眉头,当下站起身来,他倒想要看看到底是谁欺负到门上来了。
之前他送了那么多披萨,是为了教好这些读书人,可不是让他们来欺负人的。
“他们还在不在?”
听到他语气不善楚雪赶紧拉住他的手臂。
“夫君多一事不如少一事,都是一些嘴上没有把门的读书人罢了,千万不要因为这闹出什么乱子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