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 : 首页 > 历史小说 > 官府强制发媳妇,反手娶了绝色姐妹花

第二十一章 提前打好关系

赵员外听到这话略微想了一下,轻轻点了点头。

“这主意不错,你回头仔细找一找,莫要找那些名声不堪的,不要给人留下什么把柄,而且要么也要过得去,总要让别人相信才成。”

管家连忙开口说道。

“小的明白,回头小的去仔细寻访一下。”

这时候赵员外又开口嘱咐。

“人最好是找本地的,银子给足了,把他们的嘴给封上,要是对方贪的无厌,过了这一阵再收拾他们也不迟。”

管家连连点头答应下来。

在铺子里面。

萧晨正在忙活,看到村长和两个族老走了过来,他就迎了上去。

“村长,你们怎么来的?”

村长小心翼翼的从怀中取出,一叠纸递了管。

“这是地契,反正这两天也没什么事儿,趁着过年之前把这事办了。”

说这话的时候,村长有些不好意思。

萧晨心里明白,以村长的性格,估计也是觉得这么着急过来办理地契交割,有些迫不及待的样子,不过看到后面的两个族老,他就明白这不是村长能够决定的。

于是萧晨便说道。

“那我去跟马叔他们交代一下,然后咱们就去衙门。”

到了衙门之后,一切都按班就部。

衙门里面的人听说,萧晨把自己的生意交给村子里面作为祖产,都是觉得这事情稀奇。

平时为自己扒拉好处的人不少见,可是把自己的好处朝外推的人可不多。

以至于县令都惊动了。

出来询问此事是否是真的?

于是,村长和两位族老把萧晨说的天上有地下无。

县令也是很满意的看向了萧晨。

他身为一县之长,当地的父母官自负有教化百姓之责。

现如今萧晨怎么做,那可是好事一件,将来对自己的政绩也有好处。

于是县令捋着胡须满脸赞许地看向了萧晨。

“年纪轻轻不以黄白之物为念,足可见你是个心地仁厚之人,更加上能够造福乡里将来前途必然不可限量!”

说到这里,县令略微停了一下,开口嘱咐。

“有所谓万般皆下品,唯有读书高,你年纪轻轻应该用心向学,如今把这产业交给了村里面,你又不愁吃喝,应该尽快考取功名方为正道。”

萧晨连忙拱手说道。

“小人一定会听从老父母之言,今后发奋向学。”

县令也很是高兴,又勉励了几句,这才转身离开。

按照常理来说这种事情县衙班房这边肯定是要抽水的,不过县令对此事如此看重,他们也担心把事情给做得不好,惹怒了上官,因此这抽水也就是意思一下而已。

出了县衙之后,其中一名族老便说道。

“我家里倒是有个孙子,读书并不上心,别想着让他过来跟着晨哥学学做买卖。”

萧晨听到这话轻轻咳嗽一声。

“虽然说咱们都是一个村子,里面又是同族,不过这丑话要说到前头,怎么选人需要村里面这边拿个主意,毕竟我忙着这边的生意,对于村子也不太了解。”

村长是个机灵人,一听这话就明白他的顾虑,马上接过话来。

“这产业关系到咱们村子里面所有人的生计,自然是马虎不得选人,咱们也要看看人品才学如何,要不然将来这生意做坏了,咱们的好处也拿不到手,你们说是不是?”

他们原本以为借着这个机会,让萧晨开口答应此事,给他们的后辈,趁机寻个好去处。

可是现在村长接过话来,他们无话可说,毕竟人家说的占理。

随后萧晨去附近酒楼要了一桌席面,就在铺子里面摆了一桌款待村长和族长。

等到他们走后,马叔瓮声瓮气的开口问道。

“晨哥他们是来要铺子的吧?”

萧晨淡然一笑。

“这话既然我说出去了,自然作数,早一天晚一天罢了。”

马叔叹了一口气。

“可就怕的人多了心不齐,把事情给做砸了,好事变成坏事。”

对此萧晨倒是无所谓,吃亏才能长记性。

这次的买卖做砸了,他将来还可以做其他的,一来二去,在村里的威望就建立起来。

之所以现在让村长他们挑头,无非也就是,趁着这机会看看村里面有哪几个用得上的人。

如果一开始他就把所有的决定权拿在自己的手中,肯定会让村长和一众族老不满。

那就干脆先让他们折腾一下,等到将来他再出面的时候,谁也挑不出理来。

只是这些话他没办法明说,便笑着开口。

“都是一个村子的,而且这跟这跟大家的切身利益都是相关的,这么多双眼睛盯着,总比我一个人看着要强得多。回头我还想着读书考科举,将来更没有时间来打理这些生意,现在这么做,也是为将来做准备。”

马叔一听这话点了点头。

“晨哥是个有本事的,是该读书将来才有个好前程。”

最后他站起身来。

“这时候不早了,那我也回村了,晨哥也早些歇着。”

等到马叔离开之后,楚梦撇了撇嘴一脸的不满。

“我说村长他们怎么来的这么快,原来是为了咱们的铺子,这是一刻都等不及呀。”

楚雪拉了拉自己妹妹的袖子。

“夫君要读书考功名,这才是正途,至于这生意,哪怕将来不做,咱们现在有银子也有田,足够供夫君读书了。”

楚梦还是有些不满。

“我只是觉得这些人占便宜没够心里面有些不爽利,不过这样也好,夫君能够省出来更多的心去读书,将来要是考中了状元,那这些生意不做也罢。”

萧晨则是哑然失笑。

“考状元哪是那么简单的事儿?眼下先考个秀才再说,回头要是找到个好老师,说不定真的能够考出一个状元。”

他心里很清楚,儒家文化圈强调的还是人情世故。

有本事只是你的底子,如果没有人看中的话,哪怕你再有本事,将来也没有出头之日。这就是他为什么要跟县里面那些读书人送披萨的原因。

提前打好关系,将来成为同窗,最起码也能够有个情谊不是?

上一章 | 章节目录 | 下一章